中性浮力是一種境界——如何達到大師水準?

中性浮力是每個潛水員都得面對的問題,雖然潛得越久,中性自然會越好,但是還是有一些小技巧能助你快速提高,迅速達到大師水準!

 

首先要了解的是……什麼是浮力呢?

對於放置在水中的物體,它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所排開的水量的重量。

如果水中物體排開水量的重量大於物體本身的重量,物體將浮在水面上,我們稱它具有正浮力。反之則下沉,稱為負浮力。如果物體排開水量的重量和物體本身重量相等,物體會懸浮於水中,達到中性浮力。

所以,浮力的定義就是:浮力=排開的水重

而潛水時我們會遇上三種浮力:

 

正浮力:在水面能使你漂浮而不會下沉,在水里能讓你做上升的助力。

 

負浮力:讓你有下潛的動力,潛水如不深入海中,那應該說是浮游而已。

 

中性浮力:讓你保持在水中的位置。不上也不下,任你遨遊這大海這片內太空。

如何控制浮力呢?

了解了浮力之後,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控制它。

那麼人是正浮力還是負浮力啊?正確的答案是:不知道。

 

浮力因人而異,不過大部份的人穿齊了所有裝備都是正浮力,而有三個東西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浮力的正負。 。 。

 

配重:即是讓我們有下潛負浮力的來源,他是我們甜蜜的負擔。

 

BCD:將空氣灌入BCD中,由於體積變大,浮力跟著變大,即可藉此控制浮力的大小。

 

肺:肺在我們身體內管理的是呼吸。當我們吸氣時,肺會漲到最飽。吐氣時,肺會縮小,所以有一個小幅度的體積變化。我們的浮力也會受到此體積變化而變化。

 

潛水時的浮力也就靠這三個要素的相互作用而有所不同。

太複雜了?沒關係,其實就是三個步驟。

 

1.每次到不同地方潛水,調整自己的配重

由於每個地方的海水浮力因鹽份濃度不一,而有稍許不同。再加上穿戴也許是不同的裝備。所以取個保守值才不會掃了潛水的興致。通常的做法是比上次最後一次潛水多1公斤。在Check Dive時,就能感覺出浮力是否足夠。

 

2.調整BCD的浮力,每次潛水都要做

用點充式的慢慢調整,如果你在水中要充很多的空氣,也就表示配重過重了。

提醒:BCD不是電梯,它是讓你有不同的浮力,而不是讓你上下的工具。

 

3.肺部空氣的控制,也是初學者最不了解的地方

在此告訴大家,沒這麼難。不就吸氣——浮力變大——上升,吐氣——浮力變小——下降。

只是在水中浮力的改變時間會有稍微延遲,也許1秒或2秒。所以急促呼吸的初學者根本感覺不到啥發生了。所以要慢吸長吐式的呼吸,才能有效的控制浮力。

 

浮力控制小訣竅-下面是幾個小秘訣,幫你更好控制浮力。

1.加快下潛速度的方式

BCD放光空氣,吐氣吐到沒有,不要憋氣哦(潛水絕對不能憋氣),吸一小口空氣,繼續吐到光,下潛兩米後,即可快速下潛了喲。

 

2.長吸慢吐

長吸慢吐可以讓你體內空氣做最大的交換,不過真的很耗氣,也可使用的是1短1長式的呼吸,也就是長吸慢吐一口,短吸(吸一點空氣,不是很快的吸一大口)慢吐一口。這樣能保空氣做比較完整的交換,也可以節省空氣。

 

3.淺水域的浮力控制

在淺水域時也通常是我們潛水即將結束的時候,此時氣瓶裡的空氣已耗盡,因此氣瓶的重量會減少1-2KG。

所以很多人在此時都漂來漂去。這時建議把肺部的空氣做快而大的換氣。在浮力延遲的時間中,完成氣體交換,這樣浮力的變化相對不易產生。不過請先控制自己的深度,不要還沒做就上到水面了,蛙鞋跟手是最好的工具。

如果發現自己上浮,請快使用蛙鞋向下踢找個固定物抓或仍擁有負浮力的潛伴幫忙。

 

資料來源 : 潜水星球EZDIVE(原文轉自潛客網文 Myresist)

EVENT CLOSE
已加入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